湖北省人民政府  |  襄阳市人民政府  |  樊城区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化之约丨家书中的家国情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
2025年10月10日 08:45 樊城区纪检监察网 点击量:
【字号: 】【打印】【发表评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艺瑶

9月29日,浙江湖州开展“双节”共庆话团圆活动,图为学生们在书写家书,通过传统的方式给家人传递温情。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中秋逢国庆,家国共此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在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就感悟家书中的家国情、推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行探讨。

  爱家与爱国融合共生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书作为家庭交流、家风传承的载体,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

  张丁:家书是前电子通信时代家人和亲友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载体,它既是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文体,还是一种文本文献。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家书的内容真实。家书是写给最亲近的人的,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真实的,真是家书最重要的特征。二是家书的情感真挚。家书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带着写信人体温的文字,充满真情实感。三是家书是家国情怀的载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士人的理想,家与国密不可分。同时,人既是家庭成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是国事的参与者。因此,在家书中,人们不仅谈论家事,往往也会触及国事,个体与集体、家与国交织在一起,爱家与爱国融合共生。

  有鉴于此,家书作为人际交往中书面表达的原始凭证,其真实性具有重要档案价值,在学术研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

  首先,历史研究价值。家书不仅谈家事,也谈世情国事,从个人视角记载了作者所经历的地区和国家大事,往往能补充大历史的细节。此外,家书里多记载个人经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史和个人史、家庭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其次,伦理教育价值。家书里,处处可见尊老爱幼、兄弟友爱、夫妻恩爱、爱人助人等中华传统美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抗战家书等,透露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为国情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素材。

  再次,艺术审美价值。家书除了拥有传信达情的实用功能以外,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家书里的书法是带着情感的书写。书写者在信纸、信封的选择上也有考虑。近代邮政出现后,一封完整的家书,经邮路传递后,所留下的信纸、信封、邮票、邮戳,则成为珍贵的收藏对象。

  记者:家书不仅是家庭交流的媒介,也反映了社会的历史文化,做好其传承发展有什么意义?

  张丁:家书集历史、文学、档案、伦理、心理、社会、书法、邮政、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蕴含着修齐治平等中华传统理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

  家书文化是指关于家书的写作、寄递、收集、整理、研究、展示等方面的文化表现形式。结合网络电子通信时代的特点,把传统家书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抢救家书20年的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自从2021年人大家书博物馆被列为“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以来,已有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北京市800余个党组织在内的3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很多青少年走进家书博物馆,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受到洗礼。虽然家书博物馆人力物力有限,但我们致力于使家书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红色家书是反映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原始档案

  记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馆藏200余封抗战家书。抗战家书涵盖哪些内容?有何特点?如何利用抗战家书更好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

  张丁:抗战家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心灵创伤。民族危机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到底遭受了什么样的心灵磨难?抗战家书中不乏生动记载。二是抗日将士共赴国难、浴血疆场的民族精神。抗战家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三是中国人民同心抗敌、共御外侮的民族情怀。无论工人、农民,还是绅士、商人,抗战年代的家书中随处可见忧国忧民、抗日救国的信息。

  抗战家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代性更鲜明。这些家书写于八九十年前,见证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并奋起抵抗的历史。二是情感更动人。抗战先烈们既是钢铁战士,也是活生生的人,有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孩子,他们爱这个国家,也爱自己的亲人。然而,他们为了民族大爱,错过了对家人之爱,为了大家,舍去了小家,这种大爱情怀令人敬仰。三是更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抗战家书是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形势下写就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之不存家何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古征战几人回”“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等豪迈而悲壮的话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不怕牺牲、坚持胜利的民族精神,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及其前身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较早关注并重点收藏、整理、出版抗战家书的,至今收藏抗战家书200余封,先后出版三个版本的《抗战家书》。如何抢救保护好抗战家书,传承抗战精神,成为我们的使命。必须尽快对抗战家书进行抢救性收集,同时利用互联网和AI技术,引导更多人诵读抗战家书,走近抗战家书,生动还原抗战家书的书写过程、人物故事,在参与中体会抗战精神。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大家都经常读一读、想一想。红色家书对于党员干部有何特殊意义?

  张丁:红色家书记录了先辈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中华家书宝库中的特色资源,是反映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原始档案,是中华传统伦理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结合。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红色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可以深化“四史”学习认识,有助于培育优良家风。

  从毛泽东“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到朱德“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从聂荣臻“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到俞秀松“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从左权“我们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到符克“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从裘古怀“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到赵一曼“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在红色家书中,随处可见这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不惧生死的牺牲精神、自我革命的崇高胸怀,以及对革命胜利的无限憧憬。

  以家书为纽带建设新时代好家风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书对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研究视角?如何利用家书资源助力建设新时代好家风?

  张丁:家庭、家教、家风均属于家庭文化的范畴,而家书则属于家庭文化的书面载体,家庭文化的各个面向都可以在家书中讨论,因而家书是最能反映家庭家教家风的“家中之宝”。

  具体来讲,首先,家书中可见家庭关系的优劣,家庭成员通过家书沟通交流,又可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其次,家书中可见家教,家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家教,长辈写给晚辈的信中常有训导、教育的内容。再次,家书中可见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其传承性是一大特征,而家书则是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

  可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一种综合性的实物载体,它不仅能够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可研究的文本视角,也可以提供实践机会。也就是说,家庭成员既可通过家书研究先前的家庭家教家风,也可通过写家书促进当下及未来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建设新时代好家风,有多种路径,家书是一个有力的抓手。家风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延续,甚至一代一代的接力传承。在这个传承过程中,家书可以起到纽带和链条作用,它可以影响带动家庭的每个人,共同为建设好家风添砖加瓦。

  源远流长的家书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家风资源。诸如清正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为官者倡导的主流家风;耕读传家,是历代读书人竞相树立的家风;忠厚勤俭,被大多数普通家庭推崇;爱党爱国,则成为当代家庭的好家风……因此,首先要阅览古今家书,从历代家书中汲取优良家风资源;其次,在有些场合可以倡导大家通过家书理性沟通、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由此在家庭成员之间营造信任、友爱、互助的氛围,自觉践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的传统美德,形成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涵养积极向上的美好家风。

  在建设新时代好家风的过程中,家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要通过更多的展览展示,用家书中的优良家风影响更多的人;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家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青少年喜爱的新型家书实践手段;要大力宣传家书文化,特别是廉洁家书、红色家书、抗战家书等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家书,让家书的理念、精神融入现代生活。

[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管理
版权所有:中共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樊城区监察委员会 鄂ICP备16000046号-1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高庄街8号樊城区纪委监委
邮政编码:441002